48岁的杨先生5年前在市中心医院体检时,发现有右肺中叶小结节。2个月前复查发现结节较前增大,加上有肺癌家族病史,接诊的心胸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袁逸林认为该结节早期肺癌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治疗。5月28日,由手术麻醉部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卫平指导,副主任医师谢丰永为杨先生实施Tubeless胸科麻醉技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胸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该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尹晓清教授带领副主任医师袁逸林、医师刘达组成的手术团队为杨先生实施了胸腔镜下右中肺肺癌根治术。
凭借高超的技术和精准的操作,专家们在患者呼吸对手术造成干扰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手术结束后,杨先生苏醒,术后不久便能进食、下床活动。此外,由于采用了多模式镇痛,醒后杨先生也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他说:“明显感觉这次手术人很轻松,不吃亏。你们这个技术真的很好!”术后4天,杨先生康复出院。
据王卫平介绍,传统的胸科手术麻醉需要使用粗大的双腔支气管导管,从而达到单肺通气及肺隔离的目的。这种“有管麻醉”对麻醉深度要求高,插管可能造成机械性损伤,术后呼吸困难、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大量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也延迟了患者的康复。“无管麻醉”是指患者在自主呼吸麻醉下不用进行气管插管,既能有效降低插管造成的刺激及损伤,又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同时结合快速康复理念,采取多模式镇痛策略,使患者术后麻醉恢复质量高、时间短,术后疼痛显著减少,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有效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术后查房时,杨先生为医护团队点赞
“无管麻醉”技术的实施,是对医疗水平和手术团队成员间协作的严密考验。心胸大血管外科尹晓清教授带领下的外科团队,以精准娴熟的手术操作为Tubeless技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手术麻醉部在王卫平的带领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此项技术在胸科手术中的成功应用,是推行术后加速康复项目(ERAS)的又一举措,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手术条件和最小化术后疼痛,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有力地推动了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据悉,“无管麻醉”下的胸腔镜手术融合了多种新技术与新理念,对麻醉和胸外科医生的技术和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娄底市中心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麻醉科微创手术技术及加速康复技术迈上新的台阶,也为广大肺部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