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59期 -> 第八版 -> 新闻内容
当我们阅读时 我们在阅读什么?
新闻作者:刘紫寒  发布时间:2017-06-07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塑造了我们。
知识的垄断自古以来就是保卫权力的藩篱,所幸从15世纪开始,印刷术从媒介角度开始对这陈腐寂静的堡垒展开了进攻,从此之后,帮助人们从单向传播中解脱出来的阅读逐渐成为了一种个人行为,在阅读中,我们开始获得知识,获得对照,从蒙昧中面对自己、思考世界,它就像一种航海术,带领我们超越界限,去到了从未梦想过的地方。
大众文化是在普及的阅读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书籍不再是唯一的载体,广播、电视、互联网轮番上阵,占据着人们视线的焦点,图像化和数字化的潮流冲刷着时代,然而阅读依然被视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交媒体上从来不缺呼吁,心灵鸡汤也连篇累牍地表达着:“唯有阅读不可辜负。”
当阅读确确实实地成为了一股作用于生活的力量时,这个问题显得有些荒谬和无聊:当我们阅读时,我们到底在阅读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两千九百万册,手稿五千八百万份,对于普通人而言,不用说阅读过的书,即使是他们本身,在这种浩瀚面前,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在生活中,发达的出版业为了人们的阅读事业操碎了心,无论是为了专业技能培训,还是修身养性,或者陶冶情操,人们都能够在线上线下的书店里找到相应的内容。甄别勘误历来是个苦差事,于是一种折中的论调应运而生:无论如何,阅读经典总是没有错的。
面对基督世界奉为圭臬的四福音书,翁贝托在《傅科摆》里借主人公之口揶揄道:“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都是一群爱开入玩笑的人,他们在某处相会,决定来个比赛。他们发明了一个角色,同意几个基本的事实之后,便各自加以发展,到最后看谁写得最精彩。四个故事是由一些充当评审的朋友们所收集的:马太相当实际,但太过于坚持弥赛亚;马可不太坏,只是有些草草收场;路加无可否认地优雅;约翰则谈了太多哲学。然而,这四本书却都很吸引人,流传很广,而当他们四人意识到这种情况时,却已太迟了。保罗已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碰到了耶稣,普林尼也奉忧心的皇帝之命开始调查,而一些启示录的作者们也假装所知甚多……修会,启示,我的类推,我的兄弟,这一切都叫彼得熟记了;他是个很严肃的人。约翰威胁要说出真相,彼得和保罗便把他锁在巴莫斯岛上。不久这可怜人开始有幻想了……救命,我的床上全是蝗虫,叫那些喇叭别再吹了,这么多血是哪儿来的?其他人说他醉了,或是动脉硬化……谁晓得,也许真是那样的呢。”
当然,从宗教这种精神镇痛剂的角度来论述,或许是有点不大公平,不过人性是相通的,有的人相信死后三日能够再度复活,也有的人相信,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故纸堆中寻求到解答。
国学类私塾的兴起折射出了典籍崇拜的狂热,《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为幼童开蒙的教材,能够适应封建时代的农业社会的要求,但在开放的全球化商业社会中,如果仅仅将它们当做少年儿童唯一的知识来源渠道,无异于一种愚昧,而且退一万步说,它们甚至还称不上经典。读经有益是有前提的,经典能够得到流传,是因为被时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然而无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全盘照搬地套用在当下的实践中,确实也当得起一句“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了。
在后现代的概念中,一切都得到了消解,无论是严肃还是浮夸,政治还是娱乐,曾经重逾泰山的存在,也可能突如其来地轻似鸿毛,怀抱着使命的出生是沉重的也是有福的,在一切轰然倒塌后的充满着喧哗和骚动的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这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责任。
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提供的他人的思想,无论多么言之凿凿,充满笃定,也依旧与真理有异,也许我们对现实怀抱着可贵的怀疑,却轻率地相信前人的偏见,无论他们曾经多么伟大崇高,万人敬仰。然而阅读也提供了最宝贵的体验,在那些感情和智慧凝聚而成的词句中,一切都沉入了地平线,烟雾上砌起城堡,海底掠过飞鸟,巨虺在桃花川畔啜饮露珠,红铜在贝母表面的浮光下燃烧,无数人面如同潮水般在迷宫街道汇聚然后散开,远古沉睡的旧日支配者,在梦里与伽玛星系的飞船相遇。
在阅读中,翻过这一页,我们就随之活过了无数次,然而最重要的还是眼前无法重来的这一次,阅读能够帮助,却无法主宰我们。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娄底市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