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除了炙热的骄阳,空气里还充斥着潮湿,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每到这时,因中暑来医院就诊的人数就会大幅增加。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中暑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人在温度达到35摄氏度以上,或湿度达到75%以上的环境中都有可能中暑,中暑了,轻则让人头晕、头痛,重则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在高温天,该如何避免和应对暑热带来的危害呢?
注意避开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长时间在室外工作或大量运动;二是在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中,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三是从外面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很低的空调房时,也容易发生中暑。
认真做好七项预防措施:
夏天中暑的发生率很高,除了不要掉以轻心,还要做到以下7点:一是营造环境,室内要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28℃,室内外温差控制在8℃以内。二是充分休息,对年老体弱等人群应重点保护,保持良好的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三是尽量避免在11时到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尽量减少外出;四是外出时要戴好太阳帽、太阳镜等,免受阳光的直射;五是运动后及时补水,出汗多的人可以少量多次喝一些淡盐水;六是衣服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七是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一些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学会"六字诀"急救:
搬——转移病人:迅速将病人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扇子和电扇扇风,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领裤带,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擦——物理降温:用冷水或稀释至40%的乙醇(酒精)擦身,或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血管部位,帮助病人散热。
服——使用药物: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擦拭清凉油、风油精等提神醒脑药,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
掐——按摩穴位:若病人昏迷不醒,则可用大拇指按压病人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补——补充体液:病人苏醒后,给予口服淡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损失。
救——紧急求救: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特别注意:经解救清醒后的病人,必须在凉爽通风处充分安静休息,因为此时体内的抗中暑机能处于疲劳状态,若重回炎热的环境或参加体力活动,会引发比前次中暑更加严重的后果。
(120急救站:刘丽涛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