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什么人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1. 如果小孩出现发热、手足口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患了手足口病。
2. 如果孩子确实患了手足口病,在孩子疱疹没有全部结痂干燥和痂皮全部脱落之前,不能让孩子去幼儿园或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其它孩子。居家治疗的小孩,不要接触其他小孩,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3. 帮孩子剪短指甲,让孩子尽量克制一些,不要搔抓患处,否则可能引起皮疹感染,并且愈后会留下瘢痕。
4. 用温热水帮孩子洗个热水澡,然后在孩子患处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轻孩子的瘙痒。如果患处已经被孩子抓破就要在患处涂抹抗感染药膏。
5.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要加强对幼儿和学生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和管理,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确诊后要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6.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小孩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尽量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7. 应做好婴幼儿的个人卫生,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小孩洗手,不要让小孩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小孩,勤换衣服,咳嗽、打喷嚏时要掩鼻,并清理好由鼻排出的分泌物。
8.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幼儿的餐具、玩具、图书等要定期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9. 看护人接触小孩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给孩子沐浴时,不要用成人使用的肥皂,而应当选用适合幼儿的沐浴液或其他油性物质,有利于保持孩子皮肤的弹性及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