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远道而来不容易,刚刚做完检查,让您久等了,实在是不好意思!”中等身材,厚实的肩膀,金属镜框下一双有神的眼睛中透着一丝疲惫,在我院内镜中心,刚下操作台的他疾步向笔者走来,连声致歉。此时,时针已经指向了中午13:00。
他叫宋丰前,硕士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消化内科专业,从事消化内科和内镜事业已经20年。现为我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52病室(消化、老年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娄底市医学会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采访宋丰前着实不容易,提前一周约的时间,却几次因工作推后。笔者本想“见缝插针”,可他实在是太忙了:早上7:30便开始了内镜中心的检查治疗工作;中午不回家,而是去病房查房;下午下班后要检查科室各项工作,对全天的工作进行复盘,并定期组织人员业务学习;回到家常常是20:00以后,一家人鲜少能坐在一起吃饭。
“来看病不容易,特别是外地的病人,我们能帮的就帮,辛苦点没什么。”无论检查治疗还是坐门诊,无论多晚,为了方便病人,他总是加班到最后一位病人离开。
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奔赴医院抢救病人。有时半夜刚抢救完病人没躺几个小时,一大早又雷打不动准时回到工作岗位……
休息时间,宋丰前最常做的是两件事:学习消化内镜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思考科室管理和学科建设,做好规划……
宋丰前的心里就像上了发条,时刻紧绷,心心念念都是工作。
对于这些,宋丰前只说:“要对病人负责,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要对病人负责,就必须不断精进业务、学习开展新技术。”宋丰前表示,消化科的很多疾病发病位置比较隐匿,肉眼难以观察,消化内镜就成了诊治消化道疾病最重要的武器。近年来,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发展迅速,许多消化道疾病可以通过内镜进行微创治疗,不需要开刀手术。宋丰前夜不能寐,学科发展成为他心中最紧要的事。在他看来,用最小的创伤,最小的风险,最精准地切除病灶,同时又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消化道及其机能,是一个消化内科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宋丰前介绍,超声内镜(EUS)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经十二指肠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ERCP)、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全层切除术(EFR)一起合称为消化内镜“5E”技术,是目前消化内镜发展的前沿先进技术。这些微创治疗技术不但可以确诊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还可以通过不开刀、不在腹部打洞的前提下,只需经过人体天然生理通道完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适用于老年胆道结石病人的治疗,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胃肠道早癌、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超声内镜对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敏感性及准确性优于大多数其他影像学检查。ESD则扩大了普通内镜下切除的适应症,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为了大力发展相关技术,宋丰前到上海、中山、长沙等地大医院进修,利用一切时间,苦练“绣花功夫”,并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制定了科室亚专科发展规划,实行消化内科病房医生轮转制,先后派出多名骨干到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成立了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组、超声内镜组、ERCP组、胃肠动力组等亚专科学组。
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宋丰前带领团队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内镜下直肠内支架置入术,2019年开展娄底首例胃镜下支架置入术,并独立开展染色放大内镜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2020年开展内镜下黏膜全层切除术(EFR),2021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经鼻肠梗阻套件置入术、经超细胃镜引导下胃造瘘术,2022年成功开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并开展了全市首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EUS-FNA),填补了娄底市消化内镜“5E”技术的最后一块空白。近一年来,他带领团队就开展了相关微创技术2000余例,消化内镜技术不断成熟,诊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真没想到,连刀都没开,一点伤口都没有就切下来了,你们真是技艺高超……”在宋丰前的努力下,通过内镜,无需开刀,王女士胃间质瘤被成功切除了;九旬直肠癌老人肠梗阻痛苦解除了;长达40厘米的肠道异物被取出了;肠道巨大息肉被精准“摘除”了;消化道喷涌的血液被止住了……他精湛的技术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交口称赞,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服务标兵,荣获医院最美医师称号。
指导医生做胃间质瘤ESD术
“消化内镜微创化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习和创新永无止境。”宋丰前表示,下一步还将努力发展电子小肠镜、隧道内镜技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等技术,“让内镜‘无孔不入’,让疾病‘无处遁形’,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