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09期 -> 第六版 -> 新闻内容
内镜下精准“摘除”肠道巨大息肉
新闻作者:记者:王星 通讯员:邹佳运  发布时间:2021-05-20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12日,来自新化的王先生在娄底市中心医院二病室(消化内科),通过内镜粘膜剥离术(ESD)成功切除肠道内鸡蛋大小(3.0×4.0cm)的巨大扁平息肉。

  王先生10天前出现肠道不适,老想上厕所,伴便血症状。在长沙某医院进行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距肛门口7cm处,有一直径约3cm的侧向发育性肿瘤(LST);在乙状结肠附近,有两个直径约0.3—0.4cm的息肉。医生建议王先生住院治疗,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王先生决定回娄底治疗,随后入住娄底市中心医院二病室(消化内科)。

  看着王先生的相关检查结果,二病室(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颜德中陷入了沉思:体内息肉巨大且呈扁平状,普通的圈套器根本套不上,内镜粘膜电切术(EMR)无法切除,而开腹手术创伤又大。如何治疗呢?经过详细评估,充分考量内镜手术可行性,颜德中决定采用最先进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技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一项操作时间长、风险大、难度高的手术,对医生的“手”下功夫要求很高。医生只能通过1米多长的管道,左手打扭、右手旋镜来完成操作,术中精力要高度集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大出血或穿孔,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但它同时也是目前公认的突出疗效最好的微创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花费少、无痛苦的特点。

 

 

 

 

  手术现场

  4月12日下午3点,在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制订周密治疗方案、确保内镜手术安全的前提下,颜德中为王先生实施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手术中,颜德中熟练地操作着肠镜,对隆起部位行染色观察,然后小心翼翼地调整镜身,下好“绣花功夫”,一点一点地把黏膜切开,抽丝剥茧式地将息肉剥离,整个手术操作过程行云流水……墙上的时钟指针滴答滴答地走过,肠镜室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从4点到6点,用了差不多2个小时,手术顺利结束,在团队的完美配合下,术中几乎无出血,王先生没有任何痛苦,术后自行走回病房,3天后康复出院。

  “消化内镜技术可以早期发现病变,也可以通过很小的创伤将病变部位切除,完整保留患者器官,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大大减轻痛苦及经济负担。我相信,好技术早晚会被大家接受。”颜德中告诉记者,多年来,消化内科开展了大量的镜下治疗,镜下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案例数不胜数。

  颜德中同时提醒广大市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有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旦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消化科就诊,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更早地发现消化道病变,目前成熟的内镜技术可以切除消化道几乎所有的良性肿瘤和全部早期癌症。作为医者,他也时刻谨记:“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拯救一个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娄底市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