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损益,秋进补”,秋天是最适合进补的季节。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们食欲好转,开始进补一些高能量的食物,补充一下夏季丢失的营养。那么,秋季应该如何科学进补呢?
秋季进补选哪些肉类?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畜肉类
主要是指猪、牛、羊、驴、鹿、兔等牲畜的肌肉,这类食物主要提供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素的分布因动物种类、年龄和肥瘦程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通常建议进食瘦肉如瘦猪肉、瘦牛肉等,其中兔肉的脂肪含量较低,比较适合需要控制能量、脂肪的人群食用。不推荐内脏作为贴秋膘的选择,因为动物内脏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脑、脊髓、肝等内脏,进食量不宜过多。
禽肉类
主要是指鸡、鸭、鹅、鸽、鹌鹑、火鸡等禽类动物的肌肉,这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畜肉类似,但是脂肪含量相对较少,且含有人体必需的亚油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易消化吸收。进食的时候尽量去皮食用。
鱼虾类
主要分为海水鱼虾和淡水鱼虾,其营养价值和畜禽肉类似,但具体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根据其种类、年龄、肥瘦程度和捕获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鱼类中所含的脂肪大多有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进食鱼类时需注意,一些海水鱼中含有硫胺素酶和催化硫胺素降解的酶,大量生食可能会引起维生素B1的缺乏,因此,最好加热后食用。
烹调肉类有讲究
肉类食物的烹调方式也有讲究,多蒸煮、少烤炸是最基本的原则。同时有研究显示,摄入过多的烟熏肉可增加胃癌、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所以尽量避免烟熏的方式。进补前先调理脾胃。
进补要循序渐进。经历了炎热的夏季,人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特别是体虚者。如此时大量进补,身体难以消化吸收。因此,进补前,脾胃应有一个调整适应的阶段,可先补食一些既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调理脾胃功能。要选择合适的食材。鱼、动物瘦肉、禽蛋,山药、红枣、莲藕等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是很好的选择。药食兼优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
少吃消暑水果
俗话说“秋瓜坏肚”。立秋后大量生食瓜果会损伤脾阳而导致出现腹泻等脾胃疾患。因此,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