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冬天家长带宝宝到医院看病,最常见的就是穿太多。衣服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医生解开衣服听呼吸音时,发现宝宝早已汗流浃背。散热不够,反而容易患上感冒。
穿太多,不仅限制宝宝的活动,还容易对心肺造成挤压,限制呼吸,影响胸廓发育。此外,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大脑皮层控制能力较差,体温达到39℃左右时,孩子无法散热,反而引起高热惊厥。
那么怎样判断宝宝穿得是否适当?摸摸宝宝的后颈部,如果是暖和的,说明宝宝不冷;如果此处皮肤偏凉,就可以考虑加衣保暖。
食:多喝水、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冬季里,家长要注意孩子饮食均衡,多喝水滋润呼吸道。在寒冷的冬天,要注意为宝宝的身体补充热源。特别是富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肉、鸭肉、鸡蛋、鱼类、牛奶、豆制品等,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和吸收,能够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此外,寒冷也会影响宝宝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多。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比较多。家长要注意,在饮食中应多给宝宝吃含有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如:芝麻、虾皮、猪肝、乳制品、胡萝卜、山芋、藕、叶类蔬菜等。
寒冷的天气里,人体各种维生素消耗量增加,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B2,会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口角炎、舌炎或唇炎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油菜、菠菜等。
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A,可能增大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概率。奶制品、蛋类、动物肝脏、菠菜、胡萝卜、红薯、柿子中所富含的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利用,起到强化骨骼及牙齿的作用,防治佝偻病,建议宝宝服用维生素D补剂。
维生素C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应多食用橘子、柚子、猕猴桃、芒果、卷心菜、花椰菜等。
住:暖气房多通风、洗澡后抹“香香”。
天气寒冷也要适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不宜过高,控制在23℃即可。室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否则孩子进出容易生病。可在房间内放置一台加湿器,增加房间内的空气湿度,让孩子呼吸更加顺畅。
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和孩子分床睡,几个月大的小宝宝,尽可能分被褥睡眠。最好不要使用暖水袋,以免发生低温烫伤。
冬季里,干燥和寒冷都是诱发湿疹的主要因素,雨雪天气更会诱发和加重湿疹。预防和治疗湿疹,关键是要保湿。给宝宝洗澡要选用弱酸性清洁剂,洗后两三分钟内一定要用保湿护肤乳,也就是抹“香香”。
行:宝宝出门最好带口罩。
寒冷天气里,呼吸道疾病患儿会猛然增多。一方面,户外冷空气会对宝宝鼻腔、呼吸道带来刺激;另一方面,公共场所大多开空调或暖气,人多密闭的地方病菌集中,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要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出门时最好给孩子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