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05期 -> 第七版 -> 新闻内容
变异病毒来了,怎么办?
新闻作者:健康报记者 张磊  发布时间:2021-01-27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致病力并未变化,公众不必恐慌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官方杂志《ChinaCDCWeekly》(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发表的由上海市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专家共同署名的文章称,我国首次从英国归国学生中发现了源自该国的变异新冠病毒病例。1月3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该中心也发现了一例英国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咽拭子样本出现B.1.1.7突变株,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短时间内,上海、广州连续发现源自英国的变异新冠病毒病例,让公众忧心。变异病毒是否会成为国内的优势毒株,引发新的流行?

  “这种可能性很小。”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病毒学教授金冬雁表示,首先,上海、广州对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病例均进行了闭环管理,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密接者的密接者进行了隔离,对特定场所进行了全面消毒。这些病例的传播链已在“外防输入”的环节被有效切断。

  其次,变异新冠病毒的传播力虽有所增强,但致病力并未变化。金冬雁说,初步研究显示,变异位点使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更好,复制效率更高,传播力有所增强,但对人的致病力并未变化,也不影响疫苗保护,即病毒所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以住院时间和28天死亡率评估)及疫苗接种者免受病毒感染的保护率都没有变化。

  “上海发现的这个病例,和任何一个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其他患者没有区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个人微博上称,为了打消公众的疑虑,他专门翻看了该名患者的病历。“这个病例的症状非常轻微,轻微到不需要我关注。这个患者目前已经核酸转阴,离开隔离病房了。”

  张文宏表示,对于变异病毒,不会有任何临床上的特殊性。虽然传播力可能会略微有所增加,但目前的隔离措施、检疫方法都很有效。“对于疫苗的逃避作用目前没有被发现,大概率也不会被发现。”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表示,目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针对的是新冠病毒双靶标基因,即N基因和ORF1ab基因,在英国出现的这一新变异毒株的S蛋白基因变异不影响核酸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海近日发现的新变异毒株就是我国本土核酸试剂检测出来的。

  许文波说,该变异株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变异毒株对细胞感染力增强,致病力并未变化,公众不必恐慌。但人间传播力与人类社会活动、冬季的气候和人群的自我防护措施紧密相关。对疫情防控而言,重要的是生物疫苗和社会疫苗两手抓。2020年4月,我国基本阻断了本土新冠病毒的传播,对于之后通过境外输入的病例或污染的冷链物品导致的10多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都采取了有效的阻断传播措施。定期筛查高风险人群、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感染者和密接者,以及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我国行之有效的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娄底市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