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娜(右)与同事在隔离病房
初来支援的时候正好是过年,患者猛增之际,感染科本科室的医护们已经奋战四五天了,先后来支援的医务人员互相打着招呼、鼓着气,因为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个病会怎么传播,容不容易感染,预后怎么样?大家都是提心吊胆地诊治病人。我认识的胡乐文和曾伟姣两位姐姐说,护士们更是需要一连好几个小时和患者无缝接触,要知道,防护用具穿久了人会缺氧,整个人在里面就如同窒息了一般喘不过气,还要顶着可能会被感染的压力,所有的这一批医生护士还有其他保洁后勤人员都是拿着自己的命和病毒对赌,谁也不知道后面到底会怎么样?稍微有点空的时候,大家伙儿都是抓紧了时间学习新冠肺炎诊治指南,拿着手机到处搜索病例,期望能够让患者得到更好的诊治。考虑到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很多都有基础病,所以医院也调配了不同科室的医生,大家经常互相交流,进行科内会诊,讨论病例,也算是紧张之余难得能够松口气的时光。我也重新深入了解了很多平时没怎么接触过的战友。
首当其冲的就是ICU的同事们,为了治疗危重症患者,他们把半个科室都搬了过来,护士们轮班守着,不敢有丝毫大意。有一天,李健姐姐从负压病房出来,那一身湿淋淋的把我都给惊到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更别提谢瑜主任和李延超“超哥”了。他们不仅仅要守着病人,还要天天与专家们沟通更改抢救方案,这种大毅力,我都经常开玩笑说,可以写一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了。危重症的患者因为插管原因,病房里面属于高危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挺到了现在,我曾经问他们,看着这种危重症病人,你们怕不怕会感染,也会变成这样?他们的表情都是带点无奈的,我不上谁能上呢?
我不上谁能上!这句话也是整个隔离病房的缩影,无论是最早接触这个疾病的感染科、发热门诊和急诊科,还是陆续赶来支援的其他科室医生,还有连续轮转的后勤设备人员,无不是心中抱有大信念、大贡献精神的人。我曾经和同来的曹真男和颜迪华聊过天,聊到过疫情爆发之前的伤医事件,他们大呼人间不值得。我笑着问他们,不值得你们怎么又把自己送上一线?两个大男人沉默了一下,说,年轻一代要是扛不起,这个社会就真的会垮,正是因为希望这个人间能够值得,所以我们才要身先士卒。
再后来疫情到了吃紧关头,其他兄弟医院的支援人员也纷纷赶来,有的才认识了不到一两天就奔赴湖北,或被调去其他紧缺岗位,还有的一起坚守在隔离病房。其中刘娇艳医生也是来支援管理重症患者的,最高记录两天没有回宾馆休息。有一天,我帮她一起给病人摆俯卧位,彼时她已经陆续在病房内呆了好几个小时了。只见她一个踉跄,差点儿没把自己摔倒,我赶紧扶着她坐下,要她赶紧休息。那瞬间,我差点就哭出来。
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我们得到过很多病人的感谢,收到过社会人士送来的各种物资,感受过医院对于我们全力以赴的支持,也体会过在这场战“疫”中一线防疫人员的大爱无私。我们曾经是被质疑、被伤害、甚至被魔化的群体,也曾经一度灰心丧气。但最终在这场战“疫”里,我们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
十年饮冰,热血难凉!正因为有这千千万万奉献的人民,我大中华一定能山河永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