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作为娄底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与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省五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目前共有在岗护理人员1340人,其中主任护师14人,副主任护师82人,主管护师326人。该院狠抓护理质量,打造“有温度的护理”,护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该院护理工作者在国家、省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4项课题获市级科研课题项目立项,2项课题获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立项,10多名护士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该院荣获“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医院”;5人荣获“娄底市三十年护理奉献奖”。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在节日来临之际,本报特撷取其中优秀代表予以推介,敬请关注。
谢燕:病房里的“孕 天使”
5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见到了主管护师谢燕。她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笑起来十分甜美,讲话轻声细语,特别温柔。与其他护士稍有不同的是,她的腹部隆起明显,体态不那么纤细,穿着一身宽松的绿色护士服。此时的她,已是一位有5个半月身孕的二胎孕妇,但每天依旧工作在临床护理一线。自2005年12月到市中心医院工作以来,今年已是谢燕工作的第14个年头,因护理操作技能强,表现出色,她多次被评为“优岗”“优秀护士”“优秀带教老师”。
在消化内科,接收的大多是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肝硬化等类型的病人,而谢燕负责的是4个危重症病房的13名病人,许多生离死别的场景经常在这里上演。对此,谢燕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比常人更高,倍加敬业负责。即便看多了离别场景,她也总忍不住流泪,会为病人的离去而伤心、惋惜。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燕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们不仅是一名护理工作者,更是患者的亲人,要让患者得到护理的同时,更感亲切和温暖。”谢燕如是说。
在平时的工作中,谢燕很关心病人,沟通能力强,总是用轻柔的话语去抚慰不安的心灵,深受患者信任。今年,科室里有一位年仅40岁就患肝癌的病人,他在生死边缘徘徊之际,询问谢燕:“我这病能不能治好?”谢燕便轻声安慰他:“关键要心态好,树立信心,病才好得快。”听了谢燕的话,这位病人便调整好心态,振作精神,一直积极接受治疗,勇敢地和病魔抗争。
在同事的眼里,谢燕是科室里打针打得最好的,都说“没有她打不到的针”。而只要同事碰到病人血管难找、打不到针的情况,就总喊谢燕去帮忙。谢燕在为病人打针时,特别讲究方法技巧,操作尽量轻巧,争取做到“一针见血”,一次就成功,这样便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谢燕还特别能吃苦耐劳,即便怀有身孕,也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甚至还主动和大家一起加班,同事都说“她工作还跟原来一样拼”。在谢燕怀孕3个多月时,曾因工作量大感觉肚子疼痛,但她为了不临时调班影响到同事,便强忍着疼痛,连续坚持了2天上完事先已排好的班后,才回家休息。还有一次,正是她怀孕4个多月,一位患者做皮试时突发过敏性休克。当下谢燕顾不得多想,急忙飞奔着跑到抢救室,仅1分钟便把抢救车推到病房,之后又和同事们一起对病人进行抢救。幸亏抢救及时,病人没有生命危险。事后,同事们也为她捏了一把汗,说她“真霸蛮,完全不把自己当孕妇”。
其实,如今的谢燕,也是个还需定期服药的“病人”。2017年,她在医院组织的健康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所幸发现得早,通过手术治愈了疾病。而当时谢燕仅休了1个月病假,又继续投入到护理工作中,还协助护士长做了很多管理方面的事情。“她从不提要求,更没想过调去轻松一点的科室,一心为病人的健康服务。”护士长如是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从“鬼门关”走过一趟的谢燕不但不搞特殊化,反而更加注重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经常性地为他们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还“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告诉病人定期体检、预防疾病以及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
消化内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 ,在这里担任护士的谢燕,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没有铿锵激昂的言辞,有的只是一丝不苟、平凡重复的工作。“把爱心献给每一位患者,做患者的守护天使”这就是谢燕真实的心声。
刘栋:“男”丁格尔的苦与乐
在市中心医院,有6位非常专业的男护士。他们主要在血透室、ICU(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承担一些高强度的护理工作。2010年,ICU刚刚开科,23岁的刘栋刚毕业,他成为这个新科室的一名护士。9年来,他在经历许多挫折的同时认真钻研业务,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护理骨干。
争当护理排头兵,对于这一点,他非常自信。他这份自信,源自于综合素质大提升。作为男生,体力好,抗压能力强,心胸宽广,不会受到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影响;作为年轻人,积极学习,业务能力提升很快;作为护理人员,他胆大心细,临床应变能力很强。刘栋说,ICU许多护理工作需要男生才能扛得住。
记得ICU刚刚开科时,他本来以为工作就是打针换药,对自己来说是小菜一碟。没想到他的任务是守着电话等待其他科室的通知,守在病床前观察患者和仪器。ICU是无陪护病房,家属不能到病床前照顾患者,护理人员要与家属沟通,了解饮食禁忌和个人喜好,进行分时间喂食、翻身、大小便清洁等。
在前辈同事的指导和自己思考过程中,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工作,积极投入学习,自觉做好本职工作,主动承担科室护理工作的重活、累活,迅速提升临床护理技能,与ICU医护团队共同成长。
“今天1床的汤送来了吗?”“师傅,等下家属送汤来了,请你拿进来啊。”如今,刘栋习惯每天都和同事相互提醒,及时联系患者家属。因为重症患者只能吃流食,为了减轻家属一天往返多次的负担,所以ICU都是建议家属一次性准备一天的量送到科室门口的保安处,再由当班的护理人员分时间段加热给患者喂食。
晚夜班是ICU接收患者的高峰期。“重症休克患者,通常只能通过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这个项目难度大,很有挑战性。”刘栋自豪地告诉记者,置管等护理项目的要求都很高,他已经非常熟练。术后患者需要监控至苏醒,约4-5个小时,重症患者术后监控一个晚上才能回到普通病房,昏迷患者需要持续监护,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临床上往往有许多的新设备需要学习使用,新药物需要了解特性,上机器、配药比都必须遵医嘱更新,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重复常规动作。“栋哥,现在给他注射多少毫升?”“你看下监护数据有没有变化,先和彭医生说一下再调整注射量。”这方面,刘栋做得非常规范,每次都仔细查看监护数据,及时和医生沟通,确保精准用药。
刘栋爱钻研,认为每一次参与科室的新设备、新技术运用,都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认可与提升。他是设备维护人员的得力助手,每当科室设备出现小故障或需要调试新机器,同事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爱钻研的“栋哥”。日常护理工作之外,刘栋还承担了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员、病历质控员、院感督查员等职务。他说,做的事情越多,责任感越强,对医疗护理的认知更深刻,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
曾丹、谢燕、李幸福、刘栋,只是市中心医院1340名护理工作者中的典型代表。如今,医院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护理团队和个人,他们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谨守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用青春和热血弹奏着属于护士的律动和乐章,用阳光般笑容和话语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在医院铿锵前行的征途上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