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时,听母亲说起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心存不解。
上初中时,全套的历史教科书中,我最讨厌中国近代史。
不只是为那诸多的割地赔款条约有多难记,也不只是为那一长串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及其意义,更是为这段历史背后的民族血泪以及作为后来者内心激荡的愤慨与扎心的无奈。
书中的白纸铅字,虽不能再现当时的风起云涌,却依稀可以让人看到历史帷幕后的刀光剑影,在现实的这头喘息不已,心绪久久难平。
然而,每每从历史中回神后,看着眼前的课本,总有一个声音在耳畔回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长大后,我悉知总理立志时华夏风雨飘摇之势与九州亘古未有之局,便在心中勾勒总理当时血脉偾张与义愤填膺的神情。
而如今,目睹祖国的繁荣富强与科技的日新月异: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复兴号驰骋于华夏大地;蛟龙号五洋捉鳖,嫦娥号九天揽月;量子通信卫星绕地飞行;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巡航;一带一路彰显大国担当;也门撤侨激起热议浪潮……我坚信,新时代的中华,崛起指日可待。
但在这科技创新捷报频传的时代我们不能不看到危机仍然存在。
九州内,魏则西事件使百度竞价排名系统臭名昭著;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暴露了我国脆弱的监管体系;游戏软件王者荣耀毒害了一代青少年;由社会板结引起的阶层流通不畅、贫富差距悬殊触目惊心;片面追求GDP而忽视环境代价已酿成恶果。
国际上,国产芯片行业大面积技术空白迫使中国依赖进口,进而导致中美贸易战中国战线吃紧。南海仲裁一场闹剧浮现美国干涉真容。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入驻台湾的消息又一次将台独问题提上头条。而一旁的朝核问题尚无实质性进展。
这些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解决上述问题,知识与智慧是在问题面前劈波斩浪的利器,在济世方面也是无可替代的助力。为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需与国携行,肩负历史使命,承袭先烈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实现这一切,需要的不仅是我们口中的誓词,还需要我们脚下的行动。然而,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华崛起的蓝图需一步一脚印地实现,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青少年的读书求学。
“天眼之父”南仁东舍弃高薪回国,呕心沥血20多载主持建设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核武器创始人赵忠尧院士将反物质带入人类视野,并培养出李政道、杨振宁、邓稼先等物理大师。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造就国之利器,海归科学家黄大年矢志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实现技术突围。大国工匠李万君以技能报国,在尽头超越,为高铁焊接奠基。他们也是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楷模,行为的标杆。我们砥砺前行。
曾经,我以为读书是为个人命运与自身前途。但事实上,每个人的点滴进步、点滴奋斗,凝聚在一起,汇成历史洪流,可以远载民族之舟,驶向“中国梦”的港湾。
虽然华夏大地上,数千万中国青年未能身着戎装,戍守边疆,但我们依然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守护祖国,实现中华崛起,在新时代里,与国携行。
我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应止于懵懂学童唇齿间的传颂,还应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在梦想的征途上,步伐更坚定,在未来的行程中,依信仰起航。
在新时代里,与国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