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64期 -> 第四-五版 -> 新闻内容
以生命的名义,共筑中非友谊长城——市中心医院援助津巴布韦医疗专家工作纪实
新闻作者:王星 柳叶妮  发布时间:2017-08-29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年6月8日,KA720航班平稳降落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在辗转3趟航班,飞越10多个国家,历经近12000公里航程后,我国援助津巴布韦的娄底籍医疗专家曾强、张雄峰圆满结束了2年零2个月的外援任务,回到祖国的怀抱,与家人团聚。
当日的长沙,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走下飞机的那一刻,听到熟悉的乡音,回想起两年多的援助经历,这两位来自娄底市中心医院的医疗专家禁不住百感交集。   排除万难,远赴异国他乡
时间回溯到2014年5月,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曾强得知湖南省将组建一支援外医疗队前往非洲的津巴布韦开展工作的消息后,心潮澎湃。参加援外医疗工作,为贫困地区百姓解除病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更是一个难得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然而,自己的父亲瘫痪在床多年,由70岁的母亲独自照顾;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体质弱,经常感冒、发烧;妻子是一名教师,课业繁忙。如果自己一走了之,留下一家老小,意味着妻子将不得不承受更多的辛劳。
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雄峰得知消息后,也和曾强有着同样纠结、复杂的心情。非洲的条件艰苦,传染病众多,家中幼子还不到两岁,在医院当护士的妻子工作繁重。这个时候去非洲,内心自然割舍不下。
与此同时,根据选派要求,医院也综合遴选出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张雄峰、曾强的名字毫无悬念地出现在名单里。
面对使命的召唤,善良的家人给了两人最大的支持。“你们尽管放心去,家人对你们的唯一愿望就是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不用担心家里。”医院也给两人打了“定心剂”:“一切有组织,你们只管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国争光,为医院添彩,组织会为你们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就这样,经过自荐报名、医院推选、省卫计委严格选拔、笔试、面试,历经5个月的系统培训,曾强、张雄峰成为我国第14批援助津巴布韦医疗队成员,于2015年4月,远赴津巴布韦,开启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   入乡随俗,历尽艰辛开展工作
出发前,曾强、张雄峰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但是当飞机降落在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时,当地条件的艰苦还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大家心里明白,这场“援津”医疗持久战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个国家的“门面”,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街道到处坑坑洼洼,都是有着五六十年“路龄”的“老古董路”,“实在太破烂了,医疗队的车一年换了10多次胎”。走在街道,十字路口经常看不到红绿灯,偶尔有几个,也是耷拉着吊在上面,随时有可能掉下来。街上到处是光脚乞讨的小孩。
曾强所服务的哈拉雷中心医院是津巴布韦的大型公立医院之一。令人诧异的是,医院的辅助检查竟然只有一台陈旧的X光片机和两台简陋的B超机,没有阅片灯,没有电脑,更没有CT。医院已经近10年没有出具过X光片报告了。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援助工作开始了。没有阅片灯,就地取材对着太阳看片;没有电脑,就手写报告;没有CT机,就努力给当地医院提建议、争取机会。半年后,国际社会援助了津巴布韦一些医疗项目,在曾强的建议下,医院引进了CT机。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曾强事必躬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影像、操作、诊断体系,并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有了这些辅助设备和中国医生的入驻,以前门可罗雀的医院,病人渐渐地多了起来。
在工作上,他们艰难地逐步打开局面,生活上的艰辛也在努力克服,“尽管我们有专门的湖南厨子,但英雄没有太多用武之地,因为当地的食材太匮乏了。”张雄峰笑称,在津巴布韦最心心念念的就是能回家吃上一顿正宗的青椒炒肉。两年时间,曾强瘦了十来公斤,原本白皙的两个人也黑了不少。   艾滋疟疾肆虐,每5个手术病人中就有2个艾滋病患者
津巴布韦是位于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GDP全球排名倒数第二。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医疗资源缺乏,使得该国艾滋病、疟疾等疾病肆虐,每年夺去无数人的生命。一个总人口1300万的国家,普通人群艾滋病感染率达到25%,人平均寿命不到40岁,每年有上百万无家可归的孤儿上街乞讨。
“怕!怎么会不怕?在非洲的这两年多,除了牵挂家人,我们最怕的就是艾滋病了!”作为外科手术医生的张雄峰,他每做5台手术,就可能面对2个艾滋病患者,住院患者艾滋病感染率高到40%,稍不留意就会被感染,非常危险。“尽管怕,但救病治人是医生的天职,既然接受了任务,就不能退缩,只要做好充足的安全防范就没有问题。”为此,张雄峰时刻绷紧安全弦,做手术时全副武装,带双层手套,常规防护的手术衣上再系皮围兜,格外小心谨慎。
张雄峰告诉记者,艾滋病筛查是国内外科手术的前提必要条件,但在津巴布韦,艾滋病属个人隐私,所以术前你根本不知道患者到底有没有艾滋病。没有预知,更增加了手术的心理压力。“两年的援非工作,我算是非常幸运的,主刀了1000多台手术,均是有惊无险,毫发无损。但我的队友就不幸遭遇了手指被扎破,病人血迹、唾沫飞溅到脸上等手术意外,忍受了艾滋病‘窗口期’的煎熬。”   授人以渔,促进津巴布韦“自我造血”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发表题为《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的致辞,宣布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拟通过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援助合作等方面,帮助非洲国家建立起公共卫生防控等体系,从而推动非洲发展从援助主导向自主发展升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大背景下,曾强、张雄峰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积极落实国家政策,除了为当地群众、华人做好医疗服务外,还精心开展传、帮、带工作,提升医院内部“自我造血”功能,大力开展新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充分培养和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医疗能力。
在津巴布韦,私立医院医疗设备好、收费高,医生的收入也比较高,优秀的医技人员都流往了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残缺,医疗水平低。资格老、水平高的“老医生”固步自封,思想守旧;年轻的医生没有进修渠道和成长空间,长期恶性循环,造成当地普通百姓看不起病,做不起手术。
为了将医疗帮扶落到实处,促进津巴布韦整体医疗技术发展,造福当地患者,曾强、张雄伟两位专家倾囊相授。年轻的医生,没有接触过CT机,曾强手把手地教,CT造影、血管造影的各种操作、注射造影剂、书写诊断报告,从一片空白到系统化开展,确保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帕雷·亚图瓦医院工作的张雄峰,通过坚持查房、门诊、手术、会诊、示教、讲座等形式,传授操作经验,创造条件让年轻的助手亲自参与手术,自己全程指导,确保大家每次都能“术有所得”。两年来1000余台手术,张雄峰带了二、三十个学生,多人具备了独立开展手术的能力。   “中国医生了不起”!
贫穷、落后的津巴布韦有着世界排名第二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和没有工业污染的蓝天、白云,更有着一群对中国充满善意的普通群众。“我们在津巴布韦,受到了莫大的尊重。”曾强感慨地告诉记者,在医院,经常有非洲朋友对中国医生竖起大拇指,“Chinese doctor is very good!”
曾强说:“从1963年我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到现在,中国医生在非洲的名声越来越响,很多非洲朋友慕名前来,指名要中国医生看病。大家经常晚上会收到出诊信息,忙到凌晨二三点回队更是家常便饭,但大家都很快乐!”
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曾强、张雄峰用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有一次,凭借丰富的医疗经验,曾强诊断援外公司的一名年轻职工为“胆囊脓肿并破溃”,并建议立即送往有条件的私立医院抢救,最终,意识涣散、休克昏迷的患者成功脱险;凭借娴熟的手术技巧,张雄峰为一名患有重度前列腺增生,且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的94岁当地男性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成功开展了包括津巴布韦首例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在内的1000余台手术,多项手术填补了津巴布韦医疗史的空白,开创了津巴布韦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新时代。   不辱使命,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
在援外期间,以曾强、张雄峰为代表的医疗专家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把医疗队的影响扩大到津巴布韦的每一个角落,最大限度地让当地人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温暖和友谊,为推动我国与津巴布韦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用爱心和责任诠释了中国医生的“白求恩”精神,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两年多的时间里,曾强、张雄峰两位专家参加了国家医疗队在当地进行的4次大型免费义诊活动。每次义诊现场都是人山人海。当地群众抬着担架,坐着轮椅,队伍排到了200米以外的地方。正午的太阳晒着简易的帐篷,队员们顾不上喝水、吃饭,从上午9时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直到药品告罄。义诊活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树立了中国医务人员良好的形象。津巴布韦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和报纸专门报道了此次活动,并进行了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曾强、张雄峰还利用自己的专业和英语上的优势,协助我国驻津使馆、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做了大量的医疗和服务工作,受到了中国驻津使馆的通报表扬。2015年12月,在中津建交35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津巴布韦期间,曾强、张雄峰两位援外专家作为援津专家组成员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的接见。
“当习主席宽厚、温暖的手握住我的手时,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至今回想起与习近平主席握手的那一幕,曾强仍是激动不已。   祖国、医院、家人是最坚强的后盾
2017年6月,归国后的张雄峰在微信里写下一段话:“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没有医院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家人强有力的支持和付出,真的很难顺利完成国家使命,平安归来。在此,衷心地说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这段话,说出了所有援外专家的心声,有着深深的感激,也隐藏着巨大的伤痛和愧疚。两年时间,曾强、张雄峰两人痛失三位至亲,家人顶住沉重的打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2016年5月,张雄峰的岳母在照顾生病的岳父时不慎摔伤,腿骨摔断。两个年迈的老人躺在病床上,科室任务本就繁重的妻子要照顾生命垂危的父亲,卧床不起的母亲,还有家中年幼的孩子,分身乏术,焦头烂额。获此情况后,市政协副主席、市中心医院院长肖扬马上作出指示,“要尽一切力量照顾好援外专家家属,让他们安心工作!”医院对其岳母“一路绿灯”,肖扬教授更是亲自主刀,为其岳母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同时把张雄峰的妻子调到工作任务相对宽松的科室。2016年6月,张雄峰的岳父逝世,医院派人出面帮助其家人料理了后事。
2016年12月,曾强、张雄峰的妻子相约一起去非洲探亲,仅仅待了三天,噩耗传来,曾强的岳母过世了。匆匆搭上回国的飞机,曾强忍不住泪流满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岳父、岳母相继过世,这样沉重的打击,妻子一个人如何承受?最难熬、最揪心的时刻,同样是医院组织、帮助曾强的家人料理了其岳父、岳母的后事,大家一起挺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曾强仍然深深感恩,如果没有医院的支持,没有妻子的理解,这道坎自己是怎么也迈不过来的。   载誉归来,以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一个很小的病,在国内根本不算什么,在非洲可能要了人的命!”2017年4月,在津巴布韦修建大坝的28岁河南籍工程师,因患脑型疟疾,病情来势汹涌,年轻的小伙子不幸逝世。
“疟疾霍乱,每年在郊区大发作一次,要夺去数百、上千人的生命。”亲历当地民众游行骚乱事件、华人同胞被枪击身负重伤救治无效死亡的危险和难忘经历,参悟生死后,曾强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去到国外,才明白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支撑是多么重要!多么幸福!”
采访的最后,两位专家告诉记者:“两年多的援非经历,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走在津巴布韦的街头,迎面遇见的许多笑脸,得到的温暖问候,是对中国医生和中国人最大的善意和褒奖。中津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了真诚和无私的帮助,而非洲国家也把中国当成他们最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好兄弟,在国际舞台上给予中国最大的支持。作为一名援非医生,我们的贡献很小,但无数中国人一点一滴累积,力量会无穷无尽,最终在中非友谊大桥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后也会更珍惜中国人的身份,珍惜现有的生活,以一颗感恩的心全身心投入工作,回报家庭,回报医院,回报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娄底市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