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凌晨4点,当大多数家庭还沉浸在温馨的梦乡时,我院住院部B区8楼介入导管室里灯火通明,紧张忙碌。在介入导管室主任、26病室(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裕勤博士的具体指导下,两名主治医师顺利地为一位82岁高龄、突发心肌梗死的老人实施了冠脉造影术以及急诊PCI术,成功将濒临死亡的老人挽救回来……可是,大家并不知道,此时的王裕勤博士亲身经历腹腔镜胆囊手术还不到72小时!这也是他自己经历一场手术后救治的第二位老人!
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工作繁忙疏忽大意
原来,早在2014年的一次体检中,王裕勤博士就被告知其胆囊内有一个长约1cm的息肉。身为医生的他了解病情后,并没有马上进行处理。2015年再次体检时,王博士胆囊里的息肉长度增大到1.5cm。“虽然息肉的大小达到了手术指征,但考虑到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也没有哪里感到特别不舒服,还是再等等看看吧。”王博士淡定地描述道。可谁知当2016年第三次体检时,息肉增加到1.8cm!“我是心内科医生,对肝胆胰脾这一块儿有所了解,但不是特别专业。拿着体检结果向咱们医院的叶春华博士请教,他还是建议我尽快手术,因为有8.15%胆囊息肉患者癌变。”
三年时间,因为工作而导致缺乏合理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王博士的胆囊息肉长度翻了几乎一倍,到了必须手术的地步。于是,王博士向市政协副主席、我院院长肖扬说明了原因,请了五天假。
5月5日上午,王博士接受了腹腔镜手术。
术后无暇静养休息,忍痛指导介入手术
“王博士,我妈妈的老毛病又犯了,想找您看看。我从深圳赶过来,明天到娄底。”麻醉苏醒后的王裕勤接到了这样一条短信。妈妈犯病,儿子着急,大老远赶回娄底要求面诊。王博士没有半点迟疑,就回复家属,约定5月6日上午在17病室(综合外科)见面。
“见到王博士时,他穿着病号服,躺在病床上,脸色不太好。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会这样相见。”这位王博士的“老朋友”如是说道。
随后,王博士认真研究了老人的病情,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老人病情较为复杂,介入治疗宜早不宜迟。5月7日上午,在王博士的具体指导下,他的介入团队成功为老人实施了手术。没有人会知道,为老人实施介入手术的一个多小时里,腹腔镜手术后伤口的痛疼、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一直折磨着这位心血管内科专家。
指导完介入手术后,王裕勤并没有回到属于自己的病床,而是来到了熟悉的26病室,走到老人的病床前,询问老人的情况。老人和她的家人对手术效果十分满意,感激不尽。“只要老人手术效果好,没有辜负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我这点痛也不算什么了。”王裕勤笑着说。
“有这样的好医生,是老百姓的福气!”
5月8日凌晨3点多,此刻离王裕勤接受腹腔镜手术还不到72小时,在家休养的他就接到急诊科的电话,一名81岁高龄的老人突发心梗,需要紧急抢救,不然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习惯于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的王博士立即出门赶往急诊科,详细查看老奶奶的病情后马上通知介入团队,准备手术。
做完手术,天色微亮。拖着疲惫的身体,王博士回到了家中。清晨8点,王博士又照常出现在26病室(心内科)病房,和他的病人们愉快地聊了起来。
王裕勤博士坦言:“对于我们医生来讲,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医生的需要。我的病虽然说是一个客观困难,但并不影响生命。但是老太太八十一岁了,如果不及时手术,那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还是决定去做这个手术。我们介入团队很顺利的完成了手术,老太太得救了,我心里非常高兴。”
5月9日,当笔者在我院26病室(心内科)见到王博士接受手术后救治的两位老人时,她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还激动地说道:“有王博士这样的好医生,是咱们老百姓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