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带着对特困群众的关怀与牵挂,市政协副主席、我院院长肖扬,我院党委书记李劲松、副院长黄绍华、副院长龚铁逢等医院领导率建扶工作队、送医送药专家义诊队、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来到冷山村,开展“万民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活动。
冷山村是我院的扶贫联系村(建扶村),也是市政协副主席、我院院长肖扬的扶贫挂点村。冷山村位于双峰县锁石镇东南方,东邻黄龙大山,与衡阳县接壤,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该村有63户贫困户,他们中大部分是重病致穷、家中无劳动力致穷。
访贫问苦话真情,冷山不冷暖人心
在村干部及医院建扶队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肖扬首先来到特困户彭蕖初家里。低矮的瓦房内,户主与他妻子两人正坐在桌子旁。“彭老,我们又来看您了,您的腿现在好些了吗?”户主憨厚地笑着,不停地点头说道:“好了很多了,现在基本能下地干活了,谢谢你们。”肖扬坐在彭蕖初旁,亲切地与他交谈,询问了今年是否还有体力种地,彭老的养女是否还要外出打工。在得知彭老的养女目前在家照顾两个老人而无法外出打工后,肖扬接着又询问了彭蕖初妻子的病情。自去年农历12月患了脑梗塞以来,她失去了说话能力,双手不能活动。今年年初,驻村建扶工作队领着她来到市中心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目前正接受药物和康复治疗,左手已经能活动了,右手还在康复中。跟随肖扬一起来到彭蕖初家里的还有该院神经内科康复专家,她认真地检查了彭老的妻子,并指导她如何进行手、腿的康复锻炼,并安慰她,要经常活动,心情要好,才能更快地恢复。随后,肖扬嘱咐驻村帮扶工作队,一定要根据村里每个贫困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要分门别类地、有重点地采取帮扶措施,对像彭蕖初这样的特困户要有倾斜性的帮扶措施。
“去年收入怎么样?”、“现在是春耕播种时期了,准备种点什么?”、“除了养些土鸡,还打算养猪吗?”……在特困户彭建国家中,我院党委书记李劲松详细询问了他的生产生活情况。当得知勤劳苦干的彭建国是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而陷入贫困的,李劲松不禁叹息着说:“都说勤劳致富,像你这样勤劳的人只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应该很快就能摆脱贫困。”交谈中,李劲松还得知彭建国在农闲时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没有卖出去,当即表示只要是安全、卫生的,完全不用愁红薯粉的销路,可以发动医院干部职工购买;家里要是还有其他农土产品卖不出去,可以告诉建扶队员,一定帮他分销出去。
走访当天,肖扬一行共走访慰问了6名特困群众,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粮、油等物资。
三甲名医下基层,解难惠民为健康
当天下午,得知肖扬将带来一支医疗义诊队为村民免费送医送药,村民们早早地来到临时借用的卫生室等候。根据冷山村的实际情况,我院此次选派了心内科、骨科、风湿免疫科、儿科、内分泌科等10余名专家来到村里,并带来了常用的基础药物,着力为农村百姓解决看病难的实际困难。
义诊现场,我院26病室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国平的诊台被村里的老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在冷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不在少数,而这些老人由于平日很少出门,自我保健意识不强,通常得不到系统、规范的治疗。面对这样的患者,曾主任则很耐心地反复交代,降压药该怎么吃、平时饮食起居需要注意的问题……
就在义诊快结束时,一位92岁高龄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到14病室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伍旭辉的诊台前。专家们仔细为老人检查身体,发现老人除了听力不佳,其他都挺健康。老奶奶的家人告诉义诊队的专家,老人的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几年前还可以下地干活,现在在家里也没闲着,总是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胃口不错,性格也很开朗。听完此番话,专家们纷纷向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老人的养生之道值得很多人学习。
据统计,专家义诊队共接诊村民2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5000余元。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活动精神,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基层群众、为项目排忧解难,我院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专设了精准扶贫比拼小组,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找好发展路子;完善帮扶措施,确保“一进二访”工作常态化。同时,明确2016年脱贫对象户,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进行重点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