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受传统就诊习俗、外出务工人群扎堆就诊和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我院门诊迎来了新一轮的就诊高峰,挂号收费、B超室、放射科、检验科、取药……所有的窗口前,都排着“长龙”,直到下午1点,人流量还没有消退。节后我院最高日门诊量达4277人,住院病人达到2316人次,部分科室病人比节前增长了一倍以上,其中呼吸内科、儿科、妇科、产科、消化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科室的就诊人次持续增多。针对节后出现的就诊高峰,我院多措并举、全力以赴积极应对,确保患者及时、顺利、有序就医。
领导现场办公 为一线排忧解难
针对春节后的就诊高峰,市政协副主席、我院院长肖扬,我院党委书记李劲松等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门诊、住院部现场办公,针对就诊患者聚增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应急措施,增派医务人员、增设病床,想尽办法解决患者诊疗滞留的问题,加快医疗程序流转,在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保障所有就诊患者在高峰期间能顺利看病、及时住院。2月23日(正月十六),元宵节后,医院门诊大厅迎来了春节后的又一轮就诊高峰,我院分管门诊工作的副院长杜友红带领门诊办主任李菊容、门诊支部书记曾艳花等职能科室工作人员深入走访门诊大楼每一个诊室,了解一线坐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切实需求,现场调配、安排工作,更好地优化了诊室布局和诊疗流程。针对住院病房紧张的状况,2月23日,副院长谭华清、杜友红,总会计师刘小明等领导召集相关职能科室召开专门会议,调整住院部C区病房布局,并多次到33病室现场办公,优化病床设置,增设了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儿科等科室病床,让一些排队等待住院的病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自2014年开始,我院就采取了门诊一站式退费、设立门诊大厅值班主任、实施门诊一卡通、大幅减免普通门诊挂号费,微信预约挂号、缴纳诊疗费用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就诊高峰看病难的问题,大大优化了诊疗流程。春节后,在保障原有措施继续发扬光大的前提下,我院门诊办全体工作人员每天均到一线巡查,现场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督促一线医务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取得了良好成效。
实时监测及时干预 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2月23日,我院门诊产科病人徒增,和节前的每天50至60人的门诊量相比,当天产科门诊挂号人数竟达100余人之多。为了保障广大产妇及时就诊的需求,门诊办工作人员立即通知产科主任欧晓春,告知其当前的挂号及已完成的诊疗情况,请她尽快采取措施,增派医生、增设诊室。半个小时后,产科门诊又一个诊室开放了,大大分流了患者,为患者及时有效地完成诊治提供了方便。据我院门诊办主任李菊容介绍,通过医院内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门诊办的工作人员可对每个诊室的挂号人数和诊疗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超出预期的排队等候时间,便会及时干预,第一时间通知各科室主任,增设诊室,增派坐诊医生,尽量保障患者的诊疗需求。同时,为有效缩短就诊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我院还加强窗口服务力量和医疗秩序维护,实行弹性排班,高峰期间,财务、取药、化验、检查等所有窗口全部开放。
志愿者便民服务 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针对春节后门诊就诊人数较多的现象,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周,医院团委和门诊办联合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在医院”的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走进我院门、急诊,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上岗前,门诊办统一为他们进行了岗前培训,重点介绍了门诊志愿者服务的岗位职责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处理措施等。上岗后,志愿者统一佩戴授带,在医院门、急诊楼的每一个导诊、分诊的岗位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导医便民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指引就医路线,自助机指导,打印检验结果,护送行动不便的患者检查、就医、住院,引导患者使用微信预约、缴费等。志愿者们充满朝气的温馨服务,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耐心引导”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效缓解了春节后第一个就诊高峰医务人员接待就诊者的压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温馨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
此外,我院还采取每周二至周五下午,周六、周日全天减免普通门诊挂号费,引导患者使用微信分时段预约挂号、缴费,通过媒体及时发布医院动态信息引导患者顺利就医等方式,有效分流了就诊患者,目前,医院各项诊疗服务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