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陪母亲进医院做了一个手术,那是记事以来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医院着白大褂的大夫——他们冷峻深沉,儒雅坚毅的身影满是智慧,令人敬仰。护校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手术护士,每天与外科大腕们同台开胸剖腹、救死扶伤,深切感受到医者神圣的同时,更惊叹于他们踩着生命旋律的惊心与艰辛。
见识刀尖舞者。我院有一位关节教授,技术精湛,手术做得如行云流水,一台接一台敏捷利索,干净漂亮。事实上他的声望也深受市民的好评和同仁们的敬仰。在我们看来,做手术于他而言是手到擒来之事。可每次做完手术,他的衣服都会被汗水全部浸湿,出汗量不亚于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农民。起初我很纳闷:为什么在空调下手术,医生还如此大汗淋漓,那手术刀可都是极其精致轻巧的呀。随着工作阅历的增长,我逐渐明白,手术刀尽管轻巧,系着的却是病人宝贵的生命。因为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手术刀每个毫米的移动,术者都斟酌再三、谨慎对待,无不凝聚着握刀者的知识、智慧、勇气和医德。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刀尖上的舞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见证大医精诚。记得那是一个常规手术,可原本两个小时的手术却做了整整一宿。泌尿外科教授在手术收尾时发现病人的肾血管回流慢,找原因发现此病人的肾血管先天异常。作为此领域的专家,他也是头一次碰到这种非常特殊的病例。按常规,医生先找病人家属沟通,告知其肾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建议切掉这一侧的肾以免术后肾坏死再次手术。病人家属理解病情签署了手术同意书。一切准备就绪后,主刀大夫却犹豫了:如果能保住肾脏,对病人的意义可是非同一般啊……可如果失败了呢,主刀者很可能有吃官司的风险。经过思考,主刀大夫决定一试。他绞尽脑汁,在手术台上试用了很多扩张血管改变血流的方法。凌晨两点多,他又打电话求助此领域的国内权威专家,半夜被电话“骚扰”的教授们不但没抱怨,而且诚恳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后来,病人的肾脏如愿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病情稳定,并很快康复。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事后我私下问此教授,如果手术失败怎么办?他说:“真的那样我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了。”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这句话却时常在我耳边回响,掷地有声,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对他的那份敬仰之情也长留心间。
感受医者仁心。记得上班第一天,跟着老师上一台剖腹探查手术,打开病人腹腔后突然感觉手术室里气氛不对,空气似乎被凝结,大家一言不发地陷入沉默——原来这个年轻的病人胃上长了一个恶性肿瘤,且全腹腔弥漫性转移,手术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当时,做为新人的我有些莫名其妙,不理解大家表情严肃凝重的缘由。后来很快明白,这是医生们面对生命消逝却无力回天时的无奈、痛苦与悲哀。人们不会了解,他们看似平静、淡定甚至冷漠的外表下内心的压抑、痛苦甚至绝望!医生必定不是冷酷无情的,相反,他们甚至比常人更加敏感多情。看过太多生离死别,为了保持绝对的冷静和理智,为了更好地挽救下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他们只能保持一种假装的冷漠,把自己敏感的慈悲与内心的煎熬深深地隐藏。
习惯无私奉献。那年非典来袭,那是一场生死之战。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是严苛的,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整日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作为专业人员,其实他们更明白病毒的可怕,他们也各自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对于个人利益,他们无暇顾及,他们只知道,前线有人倒下了,就得有人补上去,这是他们的职责与使命!每年,医院都要面对这样一两场战役:禽流感、手足口病……每次都是铺天盖地的病人来了,医务人员责无旁贷地顶上去,治疗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安抚焦虑不安的家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大家都已经习惯,习惯于将委屈与牺牲留给自己,把健康和幸福献给群众,只为生命之花绚丽绽放,只为实践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庄严承诺!
默默承受艰辛。今年春节我值班,年三十晚上,手术室里所有手术间灯火通明。那一晚,我们一个骨科大夫收了10个病人,这10个病人有些当时就手术了,有些还要完善检查择日手术。10个新病人的管理足以令这位医生忙碌一整个春节假期,还没算上春节其他值班时间收的病人,所以这个春节对于骨科医生来说,工作量比平时多得多,能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就万幸了,何谈休息?初四那天我去手术间接班,跟手术台上神外的主任问候一声:“新年快乐”,他却回应一声苦涩的长叹,我诧异。后来得知,这个春节,神经外科非常忙,科主任带着全科室人员一直在加班。于是,我明白了主任那一声长叹后的苦衷。但不管多么艰难,他仍然要尽力救治病人,这是刻在医者心里的责任。
我们身边的医生就是这样毫无怨言地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背负使命、默默坚守,不分昼夜地抢救病人,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经常看见“白大褂”们早上六点就在手术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总瞥见趁手术准备期间蜷缩在手术室某个角落里打几分钟盹的身影;常看见过了饭点下手术台的医生们囫囵地咽着干冷的手术餐,碰见因夜班白班连轴转的年轻医生苍白的面孔……我在心疼的同时,也更加敬仰这一群为理想默默付出的医生。 (手术室 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