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43期 -> 第八版 -> 新闻内容
其实他也可爱——记一位吸毒史患者
新闻作者:25病室 颜运英  发布时间:2015-11-10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他”的忏悔
  2015年09月26日下午,我科住进了一位因右足脉管炎入院的患者。因为我是他的责任护士,所以经常会带着一点好奇心和他交流,直到国庆节那天,我陪他到手术室做颈静脉置管术(因为他曾有过长期的吸毒史,使得外周静脉受损严重)。谈话间,他数十次地说:“一旦吸毒,这辈子就毁了,哪怕戒了也是毁了。吸毒的人,10个有10个恨毒品,但要走出来,太难!我们控制不了自己。我是16岁顶了爸爸的工人职位,有了铁饭碗,是厂长的左右手,很受厂长的器重,虽未成年,可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厂长因犯事被抓,我不服气,怄气染毒,但是我一直知道要戒毒,10年5次主动进戒毒所,毒戒了,但心散了,身体也垮了,我不相信还有人会信任我,不相信自己还能再创业。”
  我听到这些, 沉默了。这不但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是一个吸毒者对所有人的告诫,同时也是警示。“他”不仅仅是我的一个病人,也代表了千千万万吸毒者的心声。其实他们内心是很孤独的,他们也需要别人的理解,需要别人的安慰,需要别人的信任。虽然他们触犯了法律,做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是受害者,受到了毒品的危害,受到了朋友、亲人的抛弃,受到了大家的歧视,受到了自己良心上的谴责……有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的从此一蹶不振;有的吸毒致死;有的从此自生自灭……他们不过是想找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或许一句话,或许一个眼神。他们也应该有个忏悔的机会。
  二、国家、社会、家人的关爱
  “我之所以能醒悟,是因为我有伟大的父母和妻子,是他们的爱心与耐心换回了我的今天,也是国家的大好政策挽救了我啊!”他还在继续……
  我静静地听着,心里像开水一般沸腾着。一个吸毒者,也会有爱的人或爱他的人,就像他的妻子和父母,他们在背后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家里只要有一个人吸毒,一个人没戒毒,一家人,甚至三代人都不会有安宁的一天,但他们用“爱”挽救了他。一个人就算是犯了错,他也许会悔不当初,而这个时候他会如何走下面的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人对他的看法。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莱尔在他的《我不是伟人,宝贝——但我就是我》一书中写道:“鼓励就像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没有它,我们就不能茁壮成长。然而不知何故,我们大多数人只准备给他人批评的寒风,我们总是不愿意给我们的伙伴以阳光般温暖的鼓励。”
  记得一个故事:许多年前,一个男孩在不勒斯的一个工厂做工。他希望成为一个歌唱家,可是,第一位老师打击了他。“你不能唱歌,”那位老师说,“你根本没有好嗓子,发出的声音就像风吹了百叶窗。”可是,孩子的母亲,一个贫苦的农家妇女,搂着自己的孩子,鼓励他并且告诉他,她知道他能唱歌,她已经看到了他的进步。那位农家母亲的鼓励和称赞改变了男孩的一生。男孩的名字叫恩里科•卡鲁索,它成为当时最伟大、最著名的歌剧演唱家。所以说,家人的态度很重要,这同样也适用于吸毒者,家人关爱与否关系着吸毒者一生的命运。一位吸毒者愿意戒毒重新做人,需要最先得到家人的支持与理解,这样他才有勇气踏出新人生的第一步,所以请三思,不要扼杀一位“新生的生命”。
  三、我对于吸毒者态度的转变
  我以前和大部分的人一样对于吸毒者不看好,认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好人,但是看了那么多血淋淋的例子,通过查找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我才知道其实吸毒者不是罪犯,他们只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而且自助戒毒康复中心的专家王涛博士也说:“ 吸毒者是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也是病人。他们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因此,吸毒者具有双重身份。要正确地对待吸毒者,既不要把吸毒者看作是犯罪分子,不要歧视他们,又要区别于一般的病人,要严格管理,依法科学戒毒。”
  吸毒者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就算再可恶的人也会有并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何况我国古代伟大的儒家教育创始人孔子也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不应该一棒子将人打死,不留任何返还的余地。或许他们吸毒是因为各种原因,由此踏入了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但是路的正确与否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只是经历了一种我们没经历过的人生,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不应该走与他们相同的路,我们更应该对他们施与援手,给他们关爱,给他们信心和希望,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25病室 颜运英)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娄底市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