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25期 -> 第八版 -> 新闻内容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基于儒学视角观之
新闻作者:陈威华  发布时间:2014-05-10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作为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育片,以特殊的时代烙印、清晰的叙事脉络、感人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教育主题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形象,呈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情感饱满的人物,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其中,影片闪烁着的儒家思想是深深震撼观众的重要原因。
  一、为政之道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在国人心中,周恩来是一个笑容可掬、可亲可敬的总理。在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周总理的思想、言行无不体现为政以德的思想,他时时处处为国为民着想,在首长面前,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汇报工作,绝不敷衍了事;在群众面前,他扮演着各种身份,称老干部为老哥哥;在小孩面前,他是慈祥的父亲;面对与自己同龄的,他是倾听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伯岩公社的村主任,为堵住几个平时“吊儿郎当”的年轻人的嘴,把他们关在一个房子里,周总理得知此情况后,并没有批评村主任,而是用德感化,使之感到羞愧并知错。德,乃立身之本,亦为从政之基,周总理正是用“德”而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背离了“德”,在群众面前官架子十足,在上级领导面前唯马首是瞻,官僚气息浓,导致了部分群众的仇官现象。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像周总理一样,为政以德,加强官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树新风、作表率,深入群众,以“德”服人。
  二、公平原则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影片中,大食堂从一开始就遭到了部分人的抵制,只是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影片以三年困难时期为时代背景,当时,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庶民百姓,生活俭朴,省吃俭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禾倒地,薯叶枯”的现象。大食堂解决不了饥饿,反倒衍生了不公平。影片中,一些干部利用特殊身份私自占有公用粮食,导致其他人忍饥挨饿,引起了村民的诟病,在周总理如实向毛主席汇报后,最终由村民自己决定,取消了大食堂。周总理自己从来不搞特殊化,去伯岩公社的第一天,公社干部为周总理准备了“丰盛”的中餐,当总理发现连树叶都吃光了还能准备红烧肉后,他感到莫大的震惊,跨进门的一只脚又坚决地收了回来。任何一个年代都不能违背公平的原则。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自己的私权牟利,享乐主义的歪风被视为理所当然,沉浸在权钱色的交易中,湮没在丧志的靡靡之音中,官僚作风、官本位思想浓厚,严重背离了公平正义,影响了党政干部形象。不患寡而患不均,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群众,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搞特殊化,坚决遏制官僚作风、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公平正义当做为官之本。
  三、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影片真正让人感动的是周总理殚精竭虑为民着想的执着,周总理一到伯岩公社便从群众最关心的“吃”的问题开始调研,“民以食为天”,在当时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吃”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走入村民家中,与村民促膝而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坚持与村民共进大食堂,自己调研所需的经费全部用在村民身上……周总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亲民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心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周总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宗旨。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脱离群众的做法屡见不鲜,调研只是听听汇报,走走过场,并没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调研,调研效果可想而知。要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躬下身子,沉下心来,及时准确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为政以德”、“民本思想”等儒家思想深刻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唯有做到仁、义、礼、智、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信群众之所行、解群众之所忧,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活动主题,严格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的好公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娄底市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