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新闻检索
往期回顾
您现在的位置:第12期 -> 第二版 -> 新闻内容
为了一个顽强的生命能够站起来——市中心医院成功实施一例高风险髋关节置换手术侧记
新闻作者:黄小红 董昉 朱菲  发布时间:2013-04-22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题记:一个患有尿毒症、腹部肿瘤、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Ⅱ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10余种疾病的老人不幸摔伤,导致股骨颈骨折并移位,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否则将卧床终生,无法行走。对于此类患有多种致命性疾病的老人,医生一般不主张进行如此高风险、高难度髋关节置换手术,国内对于此类病人成功手术的报道也很少。但老人的求生欲望异常强烈,“如果不能走路,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愿去死!”面对如此顽强的老人,以市政协副主席、市中心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肖扬教授为首的医疗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勇敢挑战医学难题,经过35天的精心治疗,成功实现了老人“要站起来走路”的心愿……
  三月娄底,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绿叶吐露新芽,树木傲然挺立。
  “我终于能站起来啦!”市中心医院22病室肾内科病房里传来一阵阵掌声。3月15日,在该科住院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彭奶奶褪尽了胯上最后一圈纱布,双脚点地,缓缓直立,喜悦的笑容在她嘴角欣然绽放。“感谢肖扬教授,感谢中心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彭奶奶的儿子激动地对笔者说:“为了实现病危的母亲站立的心愿,他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让我母亲重新站立,重获新生!”
  从骨折卧床到重新站立,彭奶奶和该院的医护人员们携手奋战了35天。35天,对普通人而言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他们来说却艰难漫长。短短的35天,凝聚了医护人员太多太多辛勤付出。为了挽救这位病重的老人,市政协副主席、市中心医院院长、骨科博士肖扬教授亲自坐镇,全院骨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麻醉科、手术室、血透室等9个科室通力配合,克服重重困难,上演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求您给我做手术,我一定要站起来!”
  家住娄底城区的彭奶奶今年63岁,身体一直不大好,患有糖尿病10余年,还有严重的尿毒症,每隔1天要到医院做一次透析。屋漏偏逢连夜雨,2月8日,彭奶奶走路时不慎跌倒,伴随着钻心般的疼痛,下肢顿时动弹不得。在家人的护送下,彭奶奶入住市中心医院22病室肾内科。
  相关检查显示,彭奶奶除右股骨颈骨折移位外,同时还患有尿毒症、肺部肿瘤、胸腔积液、Ⅱ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冠心病、重度贫血、多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等疾病,病情非常危急!22病室主任陈健十分重视,召集全科医生对彭奶奶的病情进行认真的讨论,并马上将这一复杂的病例向肖扬教授汇报。
  肖扬教授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22病室,见到了痛苦呻吟的彭奶奶。已入花甲之年的彭奶奶平日里打扮时髦,爱美又好强。长期透析让她饱受病痛折磨,得知受伤后可能要在床上度过余生,坚强的她再也无法忍受,几近崩溃。她拉着肖扬教授的手哭喊着:“如果不能走路,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愿去死!求您给我做手术,我一定要站起来!”
  九科专家通力协作 全力以赴救治病人
  治疗伴有明显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需要做髋关节置换手术。其实,如果换作普通病人,这个手术相对来说会容易很多,但对于彭奶奶这样一个患有尿毒症、肺部肿瘤、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脑梗塞等10多种基础病变的人来说,却随时有休克、心脑血管意外等致死的可能,风险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然而,如果不做手术,以病人现在的病情,在床上久卧,不仅不利于康复,反而可能进一步恶化,影响生活质量不说,还可能因此引发其它病变,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一边是病人渴求的眼神,一边是巨大的手术风险,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病人,省内顶级的专家都不敢轻言手术,许多医生都犹豫了,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术前评估,肖扬教授毅然决定为彭奶奶实施手术。
  控制血糖是实施手术的前提。为了确保手术实施及其效果,肖扬教授对19病室主任、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卓下达了“命令”:“给你3天时间,控制好病人血糖。”凭着20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刘卓根据彭奶奶病情,调整胰岛素种类和剂量,只用两天就完成了任务,为顺利实施手术铺平了道路。
  同时,22病室肾内科也在紧张准备着。一方面对彭奶奶继续予以护心、抗感染、规律血透、控制血压、预防尿毒症并发症等治疗措施,另一方面多次邀请内分泌科、骨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麻醉科、血透室等多科专家会诊,精心治疗,使老人的相关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基本具备了耐受高风险手术的条件。
  “对于这么复杂的病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治疗护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手术的整体效果,所以肖扬教授要求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全力稳定病情,认真做好各种术前准备,确保手术成功。”14病室(骨科)主任伍旭辉告诉笔者:“尽管工作异常繁忙,但肖扬教授每天都会询问病人的情况,将电解质、血糖、血压等每一个数据牢记在心,时刻关注着老人的病情变化。”
  “我一直在这里!”
  “肖院长,您在吗?”
  “我一直在这里!”。
  这一段简短的对话发生在2月27日下午为彭奶奶实施手术的手术台上。
  是的,医生在哪里,病人的心就在哪里停落。一句简单而坚定的回答,犹如一剂强心针,给了彭奶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能顺利实施手术,实现彭奶奶重新站起来走路的心愿,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长达半个多月的精心准备,肖扬教授两次牵头组织开展全院大会诊,9科专家携手对手术的风险、并发症、预后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制定了科学、周密的手术方案。
  2月27日下午,静静的手术室里,一切手术步骤都紧凑有序地进行着。由肖扬教授主刀,14病室(骨科)主任伍旭辉配合,骨科副主任医师周旭军、住院医师吴杰等协助,手术室、麻醉科等通力合作,共同为彭奶奶进行了右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医生病人的呼吸声、手术器械的碰撞声、护士的脚步声,编织成一首和谐的乐曲。在这首优美的乐曲下,彭奶奶重新站立的心愿渐渐变得清晰明朗。
  肖扬教授技术非常娴熟,仅仅半个小时,手术成功完成!
  术后,由于医护人员精心的换药、治疗和护理,彭奶奶伤口恢复良好。
  “有的医生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这样病人痛苦;有的医生注重过程,却不注重结果,这样病人家属痛苦。好的医生是过程和结果兼顾,病人和家属都感到满意。肖扬教授就是这样的好医生!”伍旭辉感慨地说道。
  爱,在病房流淌
  彭奶奶膝下有4个子女,是家中的主心骨。由于生病,原本就有些傲气的彭奶奶脾气更加烦躁易怒,对待医护人员总是挑三拣四,不愿配合。但医护人员对她却总是轻言细语,体贴包容,用真情和关爱融化干戈,温暖着老太太的心房。
  伍旭辉第一次查房时发现陪在彭奶奶身边的是请来的陪护,而她的亲人却不在身边,他马上找来彭奶奶的子女,要求每天必须有一个亲人陪在病人身边,并严肃地说:“没有亲人在身旁,她的心情怎么会好呢?无论多忙,你们也不能忽略自己亲娘啊!她现在最需要的是你们的陪伴和鼓励!”家属听后羞愧地低下头,彭奶奶则感动得红了眼眶。
  由于彭奶奶长期血透,只有右手可以打针,整只右手早已满是针孔。一次打针时,22病室责任护士付理决定从其脚上扎针。尽管已经告诉了彭奶奶,扎针时她还是气汹汹地说:“喂!搞什么鬼咯,再碰我就踢你!”面对彭奶奶的刁难,付理不愠不怒,俏皮地眨巴着眼睛,开玩笑地说,“彭姨,您刚动完手术,脚还不能弯曲,您想踢也踢不着我!等您病好了再踢我咯!”老太太听了后就没再吭声,乖乖地让付理扎针。此后,每次见到这个面带微笑的美丽天使,彭奶奶总是“好妹子、好妹子”喊个不停。
  一次偶然的机会,22病室科主任陈健得知手术那天正是彭奶奶63岁的生日,他悄悄让护士长王丽买了一束鲜花。术后,他领着科室医护人员来到彭奶奶的床前,唱起了生日快乐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早日康复,祝你身体健康!”看到慢慢走进病房手捧鲜花的医护人员,看到大家那诚挚的目光和灿烂的微笑,听到那暖人心房的歌声和温馨的祝福词,刚做完手术精神不佳的彭奶奶努力睁大了双眼,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我第一次在医院过生日,更是我最难忘的一次生日!”老伴则紧紧握住王丽的手,感动地说:“谢谢,谢谢你们!……”
  为了实现老人的心愿,为了让一个顽强的生命能够站起来,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不惧困难、勇于挑战,他们用爱心、细心、耐心换来了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用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与内涵,用忠诚和责任维护了希波克拉底誓言!
  你们来了,便是春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娄底市中心医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备案号:湘ICP备11018487号-1